快讯 |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隆重开幕
为配合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6月7日在浙江象山县海影城国泰大剧院隆重开幕。
今天上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以下简称“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象山县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主持,非遗影像展组委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静,非遗影像展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非遗影像展组委会副秘书长、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田苗,以及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爱琴,中共浙江省象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来兴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于2018年首次举办,今年是第二届。非遗影像展的举办,旨在通过集中展映已出版、播出、公映的非遗影像作品,展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经验,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推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人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的形成。
据非遗影像展组委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静介绍,本届非遗影像展的主题为“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本届非遗影像展共征集到260部作品,较上届增长了30%;且影片的主创团队年龄结构、专业构成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会共选出主题鲜明、内容翔实、表现力出众的入围影片30部(套),影片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非遗类别,集中展示了非遗千姿百态的风采,也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此外,本届非遗影像展首次尝试增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青年创作短片”和“浙江非遗影像”三个展映单元,从征片情况来看,社会反响良好。
本届非遗影像展由集中展示展映、学术座谈会和高校学术展映等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组成。其主场活动为6月7日至10日,在浙江省象山县进行的30部入围影片集中展示展映活动。学术座谈会与集中展示展映活动同期举行。组委会邀请了十余位民间文学、民俗学、美术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电影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入围影片的主创团队,围绕“从文本到影像——当下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的保存与研究”“节日民俗事象的影像诠释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三大主题展开学术研讨,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凝聚非遗的中国智慧。
此外,高校学术展映已于6月1日在全国20余所高校启动。高校学术展映通过入围影像作品放映,以及主创团队、拍摄对象(非遗传承人)与高校师生的交流,尝试拓展非遗传播的渠道,丰富非遗传播交流的实践,彰显全社会为记录、保护、传承、弘扬、传播非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相关高校展映活动将持续到10日。
本届非遗影像展的举办,适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值此佳节,在象山县举办的影像展展示展映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吸引了百余名各界人士报名参加;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华节庆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新浪网等众多媒体对本届非遗影像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历届回顾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有关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传播我国活态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一步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等单位协办,举办了首届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举办地在山西平遥古城。
首次将非遗纪录影像作品汇集、展映并进行了学术讨论,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提高公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编辑: 紫薇 电编:立扬
美工:闵杰伟 监制: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