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云观摩心得

作者:孙豪    发布时间:2020-07-17

       讲讲前辈的故事,想想今天的工作。在吕梁山上有一座革命纪念馆,虽然不是特别有名,但它所承载的,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伟大传奇的历史。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坐落在晋西南、山陕交界、黄河沿岸的一个偏远山区小县——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这里虽然属于“深度贫困”地区,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红军东征时期,毛泽东曾两次进驻永和指挥对敌斗争,留下了动人的红色传奇,形成了宝贵的东征精神。

       历史可以为时人照见前路。通过在线观摩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搜集整理东征历史资料、采访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红军东征的战斗号角在耳边再一次回响,红军东征的壮阔图景在眼前再一次展现,红军东征的革命精神在灵魂深处再一次浇筑。

       一、战斗号角在耳边

       1935年9月,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同张国焘分裂路线斗争的背景下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此时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已经进入新的高潮,陕甘苏区面临地域条件限制和国民党军队10倍军力包围的严重困难。固守陕北,局促一隅,难免会重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覆辙;东渡黄河,转战山西,有重大战略机遇。毛泽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决定东征。

       (一)挥师东渡

       毛泽东分析敌我形势,坚信东征对我党、我军的发展以及民族抗战、解放事业最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一,红军东征可以支援华北各地的抗日爱国运动,必要时可以实现直接对日作战。其二,山西人口稠密,经济富庶,东征有利于筹措钱粮,补充给养,扩大队伍。其三,主力红军突破敌人封锁到外线寻求作战,可以调动入陕的晋绥军,减轻根据地的压力,还有可能在河东创造新的根据地。其四,东征选择阎锡山为主要打击对象,避开与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正面冲突,便于开展对张、杨的统战工作,实现抗日爱国力量在西北的大联合。

       伟人和时代同时瞄准了一个沿黄河一带从北到南分布着咀头、马家滩、永和关、于家咀、铁罗关等大小十几个渡口、东征红军进出山西比较理想的区域——永和县。1936年2月20日,东征红军的红十五军团、红30军从石楼至永和间的永和关渡口东渡黄河。

       (二)“永和决策”(毛泽东两进永和)

       1936年4月13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驻永和。此后,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4月下旬逐步转移到黄河岸边,准备返回陕北。

       4月27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到达永和县桑壁镇前龙石腰村,连日召开军事会议,果断作出了红军回师西渡的军事战略部署。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进驻永和。

       两场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联蒋抗日”的策略,在关键时刻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壮大了抗日力量,打开了抗战局面,史称“永和决策”。

       (三)阁山阻击战

       阁山在永和县阁底乡。阁山险峻,可以控制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5月1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总部抵达阁底乡,指挥大军回师西渡。上午9时,突然有两个团的敌军追来,而总部警卫只有1个连,敌我兵力悬殊。政卫连连长魏文建迅速指挥全连战士占领阁山山头,准备迎敌。刚刚筑好工事,敌人炮弹已打了过来,毛主席问清情况后,不慌不忙地说:“你留少数人监视、迷惑敌人,多数人抓紧时间休息。”魏文建派少数战士占领另外两个山头,一时几个山头都有枪响,敌人感到到处都有红军,始终不敢冲击。我军获得宝贵的休整时间。

       下午2点,山下敌军试探性进攻,双方侦察警戒人员多次交火,敌人的炮弹打得更勤,可能冒险向我冲锋。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敌人步步逼近,情况十分危急。战斗进行到下午四点,毛主席通知魏文建做好行动准备,待命出发。5时左右,周恩来派出的陕北红五团由河西赶来接应,接下了政卫连的阵地,阻住了尾追的敌人。毛泽东这才率领总部人员向黄河进发,于凌晨到达了离黄河不远的上退干村(今东征村)关帝庙中。

       (四)于家咀回师

       5月2日清晨,红一军团主力已经过河,敌人的先头部队正向岸边压来。但毛泽东仍从容不迫地通知担任掩护任务的政委李志民前来,亲自布置善后事宜:后卫团过河以前,在沿途二十多里的行军路上要仔细检查一下前头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借的东西还了没有?房子打扫干净没有?有没有丢下东西、留下路标?发现破布、破纸、纸烟头、烂草鞋,统统收集起来销毁,路标统统擦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迹,真正做到秋毫无犯。

       在送走李志民之后不久,负责渡河指挥工作的保卫局局长张云逸指示总部政卫连连长魏文建指挥总部警卫人员掩护总部人员从于家咀上船,在陕西清水关安全靠岸,抵达延川刘家山。总部人员过河之后,红一军团担负掩护任务的各个后卫部队以及八十一师到河心,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永和关山上,用机枪、迫击炮向红军猛烈射击。红军将士一面组织火力进行还击,一面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冲破敌军的火力封锁,胜利回到陕北。于家咀回师给红一方面军东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红军崖12勇士

       为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西渡,红15军团81师奉命至稷山县阻击汤恩伯部。经过激战,师长贺晋年奉命率81师主力迅速摆脱敌人回撤陕北,只留241团6连阻击敌人。

       掩护主力撤退后,241团6连却被多自己数10倍的敌军围在一座高山上。激战数日,剩余12名战士于6月上旬辗转来到永和关山上,准备从永和关西渡回陕,却不幸被永和守敌包围在永和关村庄的一个石崖下。12名勇士背靠悬崖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奋力投河,英勇就义。为了纪念12名勇士,永和人把这段石崖叫做红军崖。

       红军东征一共有75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毛泽东在永和县赵家沟、桑壁镇、退干村居住了13个日夜。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贺清华、白海山曾确认,东征村(原上退干村)是红军东征时期毛泽东的路居地,毛泽东率东征红军回师陕北途中曾在此居住,它是典型的黄河沿岸民居——枕头窑,即门开在窑洞前腰侧,进窑后两侧有炕,石板地面。

       1971年中共临汾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议,把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总部留宿一夜的关帝庙,也被建设成为“东征纪念馆”。2006年5月12日,东征纪念馆经过一系列维修、扩建,正式挂牌为“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成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革命理想高于天

       东征,是红军进入陕北,为了打破封闭的生存格局,挟百战余威主动实施绝地反击的英明之举。共产党人的成熟、自信,在东征战斗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如同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欲与天公试比高”诗句中所体现的那样,底气十足。

       (一)红军东征的精神内核

       东征红军在永和两进两出,克敌制胜,在与敌人斡旋战场、为群众反奸反霸、壮大队伍、统一抗日战线的过程中,创造了革命战争史上的佳话,形成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艰苦奋斗”是东征精神的基石,体现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勇于胜利”的精神本质。

       “顾全大局”是东征精神的核心,表现出“甘于奉献、无私无畏、勇于牺牲、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自强不息”是东征精神的精髓,反映了“英勇顽强、锲而不舍、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勇于创新”是东征精神的灵魂,表现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气质。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

       虽然红军东征已经过去85年,但东征精神就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长年飘扬在永和人民的心头。它是一种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意识、使命担当和胆识气魄。

       人民意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指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红军东征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就在于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根植人民。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到底就是贯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使命担当。红军东征从运筹帷幄到取得胜利整个阶段都时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民族解放、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使命担当。革命先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崇高的奋斗精神、超强的现实责任感、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去夺取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胆识气魄。东征之行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书写了彻底转变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真正确立民族自信心的伟大史诗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三、东征精神代代传

       红军东征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革命赞歌,其崇高的理想与坚定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鲜明写照,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记牢红军东征的历史,就是为了传承发扬红军东征孕育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将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入到强国梦想之中,指导我们的行动,激励我们的行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东征精神是一种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精神,是一种心系人民、牢记宗旨的精神,是一种胸怀全局、严守纪律的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党政军民团结一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赢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东征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不懈奋斗。

       弘扬东征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根本宗旨,带头担当作为;要坚决保护为先、激活红色基因;要坚守纪律底线、筑牢廉政防线。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深刻了解其复杂的时局背景、艰辛的革命历程、形成的历史地位,继承和发扬好东征精神,积极学习,认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为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活动有感

下一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家教家风的一点体会